|  
 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生活/性感女人 >  正文
 | 
  | 
 
 
| 
	 理财:月光族 负债血拼奢侈品 
 | 
 
 
|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6-20
   
 字体:
[大
中
小]
   
 | 
 
 
| 
   
	
		 | 
		
		
      
  2000到3000元一条丝巾,10万余元一只羊皮皮包,受邀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嘉宾和名流手捧香槟,品评着这些闪耀着贵族光辉的商品。这是爱马仕在北京的第二家店——国贸店开业时的情景。    
   
   
  这种场景今天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并不少见。世界奢侈品品牌正在争先恐后地来到中国讨好他们的购买者。不仅开店速度正在加快,而且在中国推广活动的排场也直追巴黎、纽约。    
   
   
  6000元一双鞋太便宜    
   
   
  来自法国的达芬尼(DAPHNE)小姐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她对中国有钱人的印象颇为深刻,“我在名牌店里看到两个女士在挑鞋子,她们说,这双鞋才6000元,太便宜了!”    
   
  根据安永中国公司的统计:目前,中国奢侈品和服务(包括时装、配饰、酒类、汽车和度假)的年消费量占全球市场的12%,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这使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奢侈品市场,并且很有可能在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不买对的,只买贵的”    
   
   
  分析奢侈品消费族的心理,不仅仅是盲目的“不买对的,只买贵的”。奢侈品可以使新贵显示身份,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32岁的曲小姐自己在做服装生意,她说,逛名牌店的感觉和普通商场完全不同。这些奢侈品品牌被她统称为“大牌”。一旦在一家“大牌”消费,她就在这里建立了“档案”。每当有新品从欧洲运抵中国,她就会接到品牌店的请柬,先睹为快。有时“大牌”还会邀请她参加小型私人观摩会,享受贵宾级待遇。    
   
   
  “月光族”血拼奢侈品    
   
   
  奢侈品商店的店员说,别以为来买奢侈品的都是商界精英或是演艺明星,很多年轻白领也会拿出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薪水来买一只皮包。高档名牌商品是造就“月光族”、“新贫族”、“百万负翁”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这些超前消费一族大多崇尚《欲望都市》里女主角们的优质生活,穿戴名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他们的生活动力。    
   
   
  别当“包法利夫人”    
   
   
  “中国奢侈品消费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商业专家一致这样认为。奢侈品最大的市场集中于亚洲,显示出亚洲人“炫耀型消费”的消费心理和习惯。名牌商品是财富最明显的标志,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这种炫耀性消费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但在这股奢侈风的劲吹之下,专家提醒,应该提防福楼拜笔下的因追求上流社会生活而负债累累最终选择结束生命的包法利夫人将在21世纪的中国复活。
     
      
	
	
		  |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 
 
 
  | 
 推荐女性文章 | 
 
 
| 
 | 
 
 
	  
  
 |